欢迎来到河南轻工业网!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河南轻工业网
行业分类

紫砂起源-古都洛阳新安

2015-1-14来源:河南轻工业网浏览次数:4958次

紫砂的起源

紫砂的起源一直颇受争议。1976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丁蜀镇羊角山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窑址,根据窑址堆积层中发现的北宋时期的乱砖以及众多早期紫砂残片,考古人员推断紫砂应始于北宋。  北宋诗人梅尧臣(1002-1060年)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一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咏欧阳永叔文石砚屏》一诗中: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莹白象明月……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还有宋人作《满庭芳?试茶词》云︰「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上述诗、词句中所描写的「紫泥」、「紫瓯」等为被后人看作是宋代已有紫砂壶的史料依据。但这一论断在学术界颇有争议。仅凭北宋时期的乱砖就推断紫砂始于北宋不太科学,而且在宋元时期的墓葬中没有发现过与羊角山窑址发现的紫砂器相近的陶器。

2006年新华网陶都风韵发表的《宜兴紫砂壶起源研究 》比较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宜兴紫砂壶应起始自明代中期 ,2008年出版的《紫砂品鉴与收藏》吴光荣主编,,页111指出, 北宋诗、词句中所描写的「紫泥」、「紫瓯」等不是宜兴紫砂。

经多年研究分析,我认为紫瓯是洛阳新安天目瓷茶盏,紫泥,是制作紫瓯的紫色矿料,紫泥两个字来源于新安的:绀紫泥绀紫泥就是紫砂的统称。

紫砂起源于北宋时期洛阳的新安县    

紫瓯不是建安天目瓷,而是洛阳新安天目瓷

诗、词句中所描写的紫瓯指的是什么呢? 北宋蔡襄的诗《试茶》云:「兔毫紫瓯新,蟹眼轻泉煮。」说明紫瓯是兔毫天目瓷茶碗,是北宋年间,品味、斗茶用的名品;很多学者认同这种观点。

这种瓷器最早发现于福建省建安的天目山,天目瓷是一种黑色带有紫及酱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窑瓷器。约在日本的镰仓时代(11921333年),日本来我国留学的僧人曾从天目山把这种瓷器带到日本,并称它为天目,于是后来人们习惯上便把黑釉瓷称为天目瓷。除建安外,还在江西的吉安、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发现宋代的天目瓷窑址。

蔡襄《茶录》云︰「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建安茶盏的特点,也说明还有其他制作天目瓷的地方。

那么 这种天目瓷「紫瓯」出自哪里呢?  到底是建安所造者?还是出自他处者呢?

我们不妨先从作者梅尧臣的经历来分析,梅尧臣16岁乡试未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攻读再考,就跟随叔父到河南洛阳谋得主簿(相当于现今的文书)一职,后又在孟县、桐城县连续担任主簿职务。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也就是说 梅尧臣、欧阳修当时都在洛阳为官,因此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也应该在洛阳周边。 

我们来看洛阳周边;河南发现的宋代天目瓷窑口有焦作李封窑、禹县钧台窑、新安城关窑三处。

现代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古陶瓷学会会长,深圳大学名誉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青云先生,早在1979年所写的一篇题目为《河南天目瓷》一文中说:……解放前,日人小山富士夫曾在焦作市李封村一带收集了一批天目瓷,除素天目外,尚有油滴、白覆轮、免毫花、玳瑁斑等,器形有碗、瓶、罐、钵、皿、壶、器盖等。小山富士夫把这种天目瓷器称之为河南天目’”

《故宫博物院十年来对古窑址的调查》、《文物》杂志1974年12期载《河南省新安县古陶瓷遗址调查》介绍, 新安城关窑遗址距离洛阳约20公里,东西长约9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270000平方米,其中出土的天目瓷盏造型特点是体型不大,一般高五六厘米,但比较深,底部是小小的圈足;胎体较薄,质地粗硬;有兔毫纹,胎呈紫褐色或黄褐色。沿部有一圈白覆轮。

说明宋代洛阳周边不但能够制作出美丽的鹧鸪斑、兔毫之类的精良天目瓷。

并且洛阳是宋朝的西京,开封是东京,是全国的两大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如果建安天目瓷和距离洛阳最近的新安城关窑天目瓷比较;

1建安所造者绀黑,新安天目瓷胎体较薄、胎呈紫褐色或黄褐色

2  梅尧臣、 欧阳修等大文豪共用的是紫瓯,而不是黑瓯

3  福建建安千里之遥,新安近在咫尺;

所以, 梅尧臣、欧阳修所用的紫瓯不应该是建安天目瓷黑盏,而是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的洛阳新安天目瓷更加符合紫瓯的含意。

紫泥来源于新安的:绀紫泥

因此,「紫泥新品泛春华」中的紫泥,就应该是制作紫瓯的带紫色的泥料或矿料;这俩个字从何而来呢?现有资料只说明不是宜兴紫砂,却没有进一步研究它的出处,研究与紫砂的关系。

我认为应该来源于新安民间流传的俗称。 新安县当地老一辈的制陶艺人把制作陶瓷的泥料叫肝紫泥”“肝子泥{音译},【可能感觉像猪肝的颜色】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称呼的,无人知道,都说上几辈都是这样叫的。并且还有白肝”“黑肝”“紫肝”“黄肝等区别,都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具体怎么写,没有查到有历史记载的资料。

绀紫百度是这样描述的,中国传统色彩名词,纯度较低的深紫色。所以,应该是绀紫泥比较符合词意,可以解释为:纯度较低的深紫色泥料或矿料,并且还有白、黑、黄等杂色矿料。这也和现在发现的矿料实物是完全相符的。

梅尧臣为人诚厚,颇能体察民间疾苦,尽自己的力量做了许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经常深入乡间百姓家微服私访,与农人、与烧瓦匠、与贫妇交谈,了解民间疾苦。他 在《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住大厦一诗中,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贫富对立的社会现象,反映了梅尧臣对陶工生活的同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制陶技法、和制陶原料方面的熟悉程度。

我们假设一个当时的情景:居住在洛阳的梅公,闲暇时到20公里外的新安县体察民情,喜欢品茶赋诗的他,自然会到制作紫瓯的城关窑看看,看到用来制作紫瓯的深紫色泥料,就问:这个叫什么?陶工回答说:绀紫泥。同时还看到白、黄、黑等杂色矿料,和一种类似宜兴称为底槽青的紫色带圆斑点的矿料,临走时,还送了梅公几个刚出窑的天目紫瓯。后来,和蔡襄一起品茶时,也就有了这句「紫泥新品泛春华」的诗句。

梅尧臣在《咏欧阳永叔文石砚屏》中还提到紫泥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莹白象明月……虢州得之自山窟,持作名卿砚傍物。前两句我很长时间没有理解意思;从虢州紫石如紫泥这一句分析,在梅尧臣眼里紫泥肯定是经常看到的,肯定比虢州的紫石熟习,才会这样比喻。后来,在新安县发现类似底槽青的紫色带圆斑点的矿料时,才忽然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虢州的紫石像新安的紫泥一样,中间有象明月一样的莹白色的斑点。

洛阳新安的绀紫泥就是紫砂

《阳羡茗壶系》为专论紫砂壶的第一篇著述。作者周高起,书成于明末崇祯年间,该书记述了宜兴紫砂壶替代银、锡、瓷壶的情况,当时已被誉为实用与陈设欣赏兼备的艺术珍品,一壶重不数两,价每一二十金

初始 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炼,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

正始;供春,学宪吴颐山公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奏,视以辨真。今传世者,栗色闇闇,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世以其孙龚姓,亦书为龚春。人皆证为龚,予于吴冏聊家见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

宜兴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通称页岩), 紫砂矿土一般分布在甲泥之中,紫砂矿土大约要开采千吨陶土方能得1吨左右紫砂泥, 紫砂矿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和赤铁矿组成,紫砂矿土由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三种基本泥构成,统称紫砂泥并美称五色土。

从上述文字可以说明;

1;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炼,捏筑为胎,”“亦淘细土抟胚中可以说明,宜兴紫砂是从陶土中精选出来的。

2;宜兴的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类,紫砂矿土分布在甲泥中,是陶土中的分离出来的珍贵矿料,但不是所有陶土中都有紫砂。

3;从北宋到明末崇祯年间,最早出现的紫砂著作《阳羡茗壶系》,通篇3500字,都没有找到紫泥两字。说明宋代诗句紫泥新品泛春华”“虢州紫石如紫泥中的紫泥与宜兴现在的紫泥没有一点关系。

新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多处仰韶文化遗存,新安地阜物华,自然资源丰富。陶土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是河南省陶瓷原料的主要聚集地。新安陶瓷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全县发现的宋元时期古陶瓷遗址有10余处。

那么,新安县的陶土,也就是俗称的绀紫泥是不是紫砂呢?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人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新安西部的黛眉山系地层中,发现了紫砂矿料,经化验:氧化铝25.9%,二氧化硅62.5%,氧化铁9.3%,氧化钙+氧化镁0.38%,氧化钠+氧化钾0.35%;矿物构成.化学成分极为合理,与宜兴明清时期的矿料成分类似 。紫砂矿就存在于绀紫泥的某些夹层中,白肝”“黑肝”“紫肝”“黄肝等矿料煅烧实验后,出现紫色、绿色、白色、红色等不同效果;后经无数次实验,2010年终于成功制作第一把洛阳紫砂壶,经测试具有宜兴紫砂的所用特点;

洛阳紫砂的制作成功,是最有说服力的实物证据,充分证实洛阳紫砂的历史悠久,宋代诗句紫泥新品泛春华”“虢州紫石如紫泥中的紫泥就是新安当地俗称的绀紫泥

因此,我认为北宋时期的洛阳新安才是紫砂器的发源地

热门阅读更多>>